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目的
作者:管理員 來源:本站 瀏覽數:3401 發布時間:2014/9/17 8:44:50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二是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三是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四是促進教育現代化。
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動力,也是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以及促進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
當今世界各國,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而且將長期存在。這種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而人才競爭的實質是教育的競爭。教育要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相適應,才能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逐步建立適應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的教育體系。因此,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內在動力,一方面來源于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滲透和應用,大大地改變了教育的技術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是來自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其中以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運用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為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時機和條件。
信息社會的發展不僅對人才的數量,更重要的是對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應當是,具有全面而堅實的文化基礎(特別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礎),能不斷自我更新知識結構,能與人合作共事,富有創造性和應變能力并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一代新人。為了能夠適應信息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信息社會的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可見,“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是21世紀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素質。”
版權聲明:請尊重鄭州實強電子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本專欄文章,請注明文章原始地址,專欄作者:宋盼盼;